適齡婚育 降低多胞胎妊娠風險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由於國內晚婚與遲育,衍生不孕問題,透過醫療技術進行人工生殖的夫妻也隨之增加,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已由87年的2,317位嬰兒增加到101年的5,825位,佔當年度出生數之比率由0.9%(2,317/271,450)提高至約2.5%(5,825/229,481),成長近3倍(表1),因此,生殖科技的進步確實協助許多生育有困難之夫婦完成「生兒育女」的願望。
想生要趁早,適齡婚育很重要!
我國102年男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2.0歲、29.7歲;分析102年之生育情形,其中生母初胎年齡為30~34歲者高達40.4%,35~39歲為13.5%,遲育趨勢相當明顯,國民健康署的人工生殖統計資料顯示,102年接受人工生殖治療者中,35歲以上者佔57.8%。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資料,有偶育齡婦女中不孕之比例約在8-12%,據國內臨床專家經驗表示不孕症比例約在10-15%。依據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101年的人工生殖治療週期數為16,041個週期,不孕因素為輸卵管因素13.4%、其它女性因素40.8%、男性因素20.0%、多種因素(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21.9%、不明原因3.9%。國民健康署邱署長淑媞呼籲已婚夫妻若發現在未避孕情況下,超過一年仍無法自然懷孕,最好及早就醫,瞭解原因,尤其是年過30的已婚夫妻,更是要把握生育時鐘。
減少人工生殖胚胎植入數,降低多胞胎風險
台灣的人工生殖植入週期活產率101年為31.6%,而歐洲人工協助生殖2008年總結報告計算其植入週期活產率約23.1%,雖然活產率己超過先進國家水準,但是我國胚胎植入數也相對的偏高,我國活產週期中多胞胎週期佔31.9%,歐洲則為21.7%。為順應世界各國努力減少多胞胎率之潮流,及降低婦女發生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的併發症,國民健康署與醫界共同努力,鼓勵醫師依其專業判斷並依婦女年齡植入適當胚胎數,於103年2月18日修正人工生殖機構許可辦法,新增35歲以下一次植入2個以下胚胎達55%之規定,以減少一次胚胎植入數,避免多胞胎之發生。懷孕早期如有多胞胎,則可能須進行減胎,其風險包括有3-7%流產機率、早產、出生胎兒體重較輕、早期破水、母體凝血功能不良、感染甚至敗血症死亡等機率;而多胞胎生產的風險,則是產婦較可能發生貧血、高血壓、產後出血、敗血症、子癇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併發症的機率較單胎生產高。另多胞胎新生兒的早產、低體重及新生兒缺陷或死亡方面機率亦較單胞胎高。因此,鼓勵減少人工生殖胚胎植入數,降低多胞胎風險,對於提升婦幼健康確有助益。
國民健康署邱署長淑媞提醒在施行人工生殖時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實施人工生殖的必要性、方式、成功率、風險及併發症等,並選擇較合適的胚胎植入數,以達母嬰均安的目的。目前全國通過許可之人工生殖機構有78家,通過名單可於國民健康署網站健康主題人工生殖專區查詢(http://www.hp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