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報載 生完4小時立即哺乳 準媽媽好憂鬱之回應說明
國民健康局表示,「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是世界衛生組織所推動的政策之一,其目的是透過提昇醫療人員專業素養、加強對孕產婦之衛生教育以及改善醫院政策與環境設計,提供有益於成功哺育母乳的條件。由於母乳哺育需要母親與寶寶之間親密的互動刺激,且不論是以母乳或配方乳餵食,皆應是依寶寶的須求提供,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有兩個建議,第一,是在產後儘快讓母子有肌膚的直接接觸,也就是讓母親將寶寶擁在懷中,享受天倫之樂,也讓寶寶開始熟悉母親的胸膛,感受溫暖並嘗試尋找母親的乳頭。父親則可在旁陪伴或擁抱著妻子與孩子。這時的目的並不是要立即開始哺乳,而是一方面享受親情,一方面可以刺激泌乳激素,讓乳汁及早開始分泌。即使母親選擇不哺餵母乳,這樣的親子溫暖對寶寶仍是有益且被鼓勵的!畢竟,在全家引頸久盼之下,寶寶終於出生了,這時全家人緊緊相擁,應該是再天經地義不過的事!但以前的醫療作業,常是讓母親看一眼之後就把寶寶抱走了,母親躺在產檯上接受傷口縫合,甚至根本沒機會仔細端詳生出來的娃娃長什麼樣子!
世界衛生組織的另一個建議是母嬰同室,也就是讓寶寶與母親住在同一間病房,這便於隨時應寶寶需求哺餵,同時也減少待在嬰兒室發生集體院內感染的風險。
以上兩個措施,其目的並不是要「硬將寶寶塞給產婦照顧」,而是為了提供母親與寶寶相處的機會以及更利於哺育母乳,但並不具強迫性;不論是否哺餵母乳,都可以選擇要執行或不執行。如果母親很疲憊,當然可以拒絕把寶寶放在身邊。國內真正母嬰同室的比率並不高,且大多數都不是24小時同室。這本來就沒有強迫,媒體提及的案例,可能是有誤解或是醫院沒有給當事人清楚的說明。
國民健康局表示,在臺灣,的確有不少婆婆媽媽們認為哺育母乳會增加產婦的負擔,而非常反對,也有一些產婦因生產的疲憊,希望休息,無力處理哺乳的事。這時,宜多給產婦支持,不須強人所難;可視情況再說明不同做法之利弊得失,詢問產婦的意願,並尊重其決定。
對於產婦、家人對母嬰親善措施的抱怨,國民健康局表示,將透過教育訓練與業務連繫,加強醫護人員溝通與支持技巧,並在執行過程依不同個案之狀況保留適度彈性。
對於產後憂鬱,國民健康局指出,這是一常見且需要家人和醫療團隊多關懷的產後問題。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哺乳會直接造成產後憂鬱。不過,哺餵母乳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臺灣的親朋好友有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一聽說產婦哺餵母乳,第一個反應就是「喔,那妳乳汁夠嗎?」這種看似好意的關心,卻是造成媽媽信心大受打擊的最大元凶,當然會使產婦心情更加低落!特別是正經歷哺育不順的媽媽,甚至會產生罪惡感,而這種負面情緒,又會對腦部泌乳激素的分泌形成抑制作用,乳汁更加變少,想要順利哺乳就難上加難,挫折感、罪惡感也更深,心情怎麼會好呢?
因此,國民健康局表示,爾後將印製「成功哺乳教戰手冊」,把相關資訊提供給每一個有需要的媽媽,並訓練醫護人員在技巧與心情調適上,給予媽媽更多關懷和指導,更重要的是,也要大聲疾呼,拜託熱心過度的親友們,多些掌聲、少些質疑,給予媽媽們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給予一個友善的哺育環境。對於不希望或實在難以哺育母乳的媽媽們,也要給予使用配方奶的指導,並多予體諒,避免負面標籤。希望辛苦的媽媽們,不論選擇哪種哺育方式,都能得到最大支持!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