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您或您家中就讀國高中青少年的早餐,是不是常喝奶茶或含糖飲料,而不是牛奶呢? 每週運動的頻率又是如何呢?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青少年喝含糖飲料的頻率比吃奶(乳)類製品的頻率高;而高中職女學生每10位就有3位每週運動時間不到10分鐘!為了奠定骨骼健康的基石,避免老年時期罹患骨質疏鬆症,國民健康局呼籲國人,特別是發育中的兒童與青少年,應多運動、多吃含鈣質豐富的食物,以強化骨骼,促進骨質健康。
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二十至三十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會增加中老年人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機會,造成失能,甚至死亡的風險。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青少年時期為骨骼大小與密度不斷增長的關鍵時期,在此時期若能多運動、多吃富含鈣質之食物,如:奶類製品、小魚乾等,增加骨骼最大量的一成,可以降低成人時期以後發生骨鬆性骨折風險的五成。該會並提出兒童或青少年鈣質攝取不足是全球普遍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含糖飲料對牛奶的替代效應,意即越來越多的兒童或青少年在正餐或點心飲用含糖飲料,而非牛奶或乳製品,造成鈣質攝取減少。
依據國民健康局分別於96年與97年辦理之高中(職)、五專學生與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分析6,533位高中(職)、五專學生與4,856位國中學生之資料發現,在含糖飲料與奶類製品的飲食習慣上:國中學生過去一週幾乎天天有喝含糖飲料的比例為22.7%、天天有吃奶(乳)類製品只有為18.6%,都沒有吃奶類製品的比例為16.9%。高中(職)、五專學生喝含糖飲料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佔36.9%、吃奶類製品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只佔16.7%,都沒有吃奶類製品或只有一次的比例將近三成五,顯示國高中生攝取含糖飲料情形比攝取奶(乳) 類製品為多。
另上述調查亦發現,國中學生過去一週都沒有運動或運動時間不到10分鐘的比例為7.5%,高中(職)、五專學生則增加到23.2%,尤以女生都不運動者高達31.1%。國中生及高中生運動項目以球類運動為主,分別佔43.4%、33.9%,跑步或健走的比例也不少,這些都是可促進骨質密度增加的「負重式運動」。所謂「負重式運動」:即是可對抗地心引力,有阻力之運動,如跑步、健走、球類運動、健康操、爬樓梯等。
10月20日是世界骨鬆日,為防治骨質疏鬆症,降低老年時期發生骨鬆性骨折的風險,國民健康局呼籲在骨骼密度增加之關鍵時期,要多運動並採取負重式運動,多吃富含鈣質之食物如奶類製品、小魚乾、蝦米、黑芝麻、豆乾等,增加骨骼的密度與質量。如果您已年過三十或步入中年,也別因錯過儲存骨本的黃金時期而懊惱。事實上,持續維持前述的健康生活型態,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並預防因跌倒而引發的骨質疏鬆性骨折,一樣可以享受豐富多樣的人生。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