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如果生活中少了聲音,會有什麼不便呢?過馬路時會產生焦慮,與人溝通不良造成人際關係的問題或影響幼兒語言學習。不同部位的損害對聽力的影響也不一樣,有些病患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而恢復,有些則須利用助聽器放大聲音,狀況較為嚴重者則可能需要透過電子耳等裝置改善聽力。

耳朵所聽見的聲音,由聲波行經中耳耳道使鼓膜產生震動後令內耳耳蝸內的毛細胞產生電訊號,進而由聽神經傳到腦部形成聽覺。聽力喪失主要原因有2種:感覺性聽力喪失及傳導性聽力喪失。傳導性聽力喪失起因於中耳或耳道的機械性問題,阻斷聲音的傳導,這類聽力喪失通常可以經由藥物、手術或助聽器復原及改善;感覺性聽力喪失起因於內耳、聽神經或腦部神經路徑受損,多數可以經由助聽器獲得助益;少數感覺性聽損較嚴重程度者,傳統助聽器無法獲致良好的語音聽辯力,這時需利用人工電子耳才有可能大幅改善患者的聽力。人工電子耳有兩大部分,內部分是接受器與電極,須經由醫師手術植入;外部分是有線圈與聲音處理器,須由聽力師幫忙術後開頻。人工電子耳藉由懸掛在耳後聲音處理器的麥克風接收聲波傳送至埋於內耳耳蝸內的線路,使耳蝸將訊號傳至聽神經以產生聽覺。

人工電子耳在國內屬於需要取得許可證的高風險第三等級醫療器材,適用於重度或極重度以上的聽損程度、戴助聽器三個月以上有限受益者等。然而,並非所有聽障者都適宜植入人工電子耳,必須經由醫療團隊詳細評估,若是聽神經缺損或萎縮、中樞的聽覺認知系統受損、植入耳的外耳或中耳感染、耳蝸未發育完全、鼓膜穿孔以及有任何醫學跡象顯示不適合做中耳或內耳手術者都不適合植入電子耳。在植入人工電子耳前,病患及家屬應充分了解電子耳的功能與限制,清楚知道可能得到的幫助和預期的術後結果,更應積極配合術後聽語復健。

食藥署提醒,在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術前務必與耳鼻喉科醫師充分溝通,依照您的病情、職業、生活習慣等,選擇適合的人工電子耳,並遵守醫院提供之手術前、後注意事項。有關醫療器材相關資訊,除可向醫師詢問外,亦可至食藥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產品之相關資訊(連結: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首頁http://www.fda.gov.tw>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作業)。如有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後發生不良反應,請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進行通報。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