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10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有關3月31日聯合報「BMI有城鄉差距 台東最胖、台北最瘦」相關新聞內容,國民健康署說明如下:
一、 健康不平等或健康的階級落差是全球普遍的現象,我國亦然。造成健康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為資源及社會階層分布不均,此外,亦與問題的發展階段有關;例如菸或西式飲食進入一個國家,通常是先到達人口密集、經濟較好的都會地區,因此都會區的吸菸率或肥胖率會先上升,但都會區的人也會較快了解其對於健康的影響而最早開始在行為上有所改變。而業者則往鄉村地區或向較弱勢的社會階層擴散,台灣目前肥胖的發展即處於此階段;台北市曾是全國最胖的縣市之一,但現在是最瘦的之一,反之,台東、花蓮等縣市肥胖盛行率則已比都會區高。另外,我國於偏鄉地區嚼檳榔比率較高,而嚼檳榔不但造成口腔癌,也與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有關。社經地位不平等造成的健康不平等,是種階級病,不只是肥胖,往往禍不單行,集所有不利因素於一身,包括貧窮、肥胖、菸、酒、檳榔,一方面可透過公共衛生加以改善,另一方面長遠須從源頭救起,例如教育普及、改善經濟、改善就業。民國91年時台北市曾是全國肥胖盛行率高的縣市之一,當時市政府與衛生局發起健康減重100噸行動,號召民眾聰明吃、規律運動,並同時改善環境,例如運動中心、腳踏車道的建置等等,台北市肥胖盛行率排名開始一路下滑,現在成為最瘦的縣市之一。
二、 依據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國人(18歲以上成人)肥胖與過重盛行率由1993~1996的33.2%上升至2005~2008年的43.5%,2013~2014年調查結果為43%,目前國人肥胖盛行率已有平緩的趨勢。國民健康署已建立完善國人健康及健康行為監測系統,監測國人體位及健康行為之狀況。且依縣市未合併前之區域監測,以便得知,縣市合併後,市中心的資源是否與資源比較不足的區域共享。
三、 國民健康署日前已與國際的健康不平等大師,前世界衛生組織「社會決定因素與健康委員會」主席馬穆爵士(Sir Michael Marmot)合作,預定在今年11月於台北舉行之台灣全球健康論壇發表台灣健康不平等報告。針對弱勢的地區,已額外提供縮小健康不平等經費,例如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雲林縣及嘉義縣等。另外,肥胖率較高的縣市也積極參與國民健康署推動之健康體重管理計畫,且有良好的成果,例如花蓮縣獲得全國減重最速達標及減重達成率最高之榮譽。另外如雲林縣、台東縣等都在衛生考評之健康不平等考核上得獎,顯示縣市政府皆有積極行動,與中央一同為改變弱勢者健康而努力。
四、 為使健康行動的效果可以持久,國民健康署也積極推動健康產業化、產業健康化,積極推動健康飲食,例如包括便利商店提供沙拉、輕食,便當中增加蔬菜菜色,餐飲店菜單標示熱量等,讓民眾有健康的選擇,可以買得到、看得到、吃得到健康的食品。
五、 另國民健康署亦積極推動母乳哺育,因肥胖兒童有二分之ㄧ長大會變成肥胖成人,未來都是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骨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潛在病患,解決兒童肥胖問題的答案不在孩子,而是從大人做起,再加上教育的紮根。國民健康署提醒影響孩子最大的父母親及教育單位,先強化自身的健康認知與態度,進而提供孩童健康的成長環境,在日常生活中讓健康的生活習慣成自然。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