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安寧療護助生死兩相安,惟四成病友誤為「等死」
為了解國內癌末病友對於安寧療護認知,國民健康署於100-101年委託調查研究,該研究調查2468名癌症末期病友與2115名家屬。其中56.5%癌症病友、78.0%家屬表示聽過安寧療護,此結果較93年調查的42.1%及64.4%為高,但僅有46.2%的病友及61.6%的家屬可以正確地認知,安寧療護為「讓病人心靈舒適生活有尊嚴之照顧方式」。仍有39.3%的病友、28.5%的家屬認為安寧療護是消極地「等死」(附表說明)。此結果顯示台灣在安寧療護推廣多年後,雖民眾知曉度提升,但對於其理解仍有待加強。
國民健康署表示,安寧療護並非是消極地「等死」或「放棄治療」,而是在醫師的專業評估後,避免持續無效的治療、檢查,增加病友的痛苦,並且協助病友與家屬面對死亡,能夠共享最後的時光。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說:「安寧療護強調尊重臨終病人自主權,免除末期病人不必要的急救處置,以確保病患的醫療權利並維護其生命尊嚴。」
為未出世的孩子錄音:爸爸愛你
36歲的張先生,為妻子及四歲的女兒工作打拼,卻不幸罹患胰臟癌,且已轉移到肝臟。確診之際,正值妻子懷第二胎,醫師評估現有的治療恐怕已無法治癒及控制他的疾病,但張先生總對醫師哀求:「我不能死,為了妻兒,拜託你幫我拼下去。」,並且表示:「我的人生才剛要開始…我怎麼辦?孩子怎麼辦?」。
為了協助張先生及家人面對癌末的恐慌、無助,醫師讓安寧團體加入醫療團隊,讓壓抑許久的夫妻宣洩彼此的擔心、無助與惶恐,也以家庭會議方式幫助雙方父母瞭解病況及預後,一同作為夫妻倆的支持後盾。
醫療團隊評估四歲女兒對於病況的理解程度,提供遊戲治療,協助建立面對死亡的態度。在團隊的協助下,張先生預先錄製了一段溫馨影片給未出世的孩子,希望讓孩子長大後仍能感受到爸爸的愛。一個多月後,張先生陷入彌留,張太太在公婆與爸媽的支持下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並轉至安寧病房。臨終時,父母妻女幫他全身上下梳洗乾淨,女兒上前親吻父親道再見。這段期間張先生及家人獲得了最終的陪伴與照護,也使張太太獲得勇氣與力量繼續帶著孩子生活。
癌末病友近五成獲安寧療護
自2005年起,英國的世界安寧療護聯盟(Worldwid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將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六訂為「世界安寧日」,並於這天號召各國安寧療護認同者共同宣揚安寧療護理念。
國民健康署歷年來致力於癌症病人安寧療護宣導工作,102年持續補助民間團體辦理癌症病人安寧療護宣導與推廣,並補助參與本署「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之醫院,提供癌症病人安寧療護。102年國內癌症病人死前1年內曾接受安寧療護(安寧住院、居家、共同照護)率達47.5%,表示近五成之癌症死亡病人,能得到完整的身、心、靈之關懷與醫療,減輕末期的身體疼痛及心理壓力,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期望未來更多民眾能了解及享有這樣的照顧,使臨終病人及其家屬都能生死兩相安。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