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持續建立非法添加物之檢驗技術,於突發食安事件時即時開發檢驗方法,以應各界檢驗需求。於去(103)年12月發生豆干含二甲基黃事件時,1週內建立以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liquid chromatograph/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LC/MS/MS)分析之方法,同時於豆製品乳化劑檢驗過程中,以液相層析高解析度串聯質譜儀鑑定技術,發現國際首宗食品使用二乙基黃之案例。有關二甲基黃及二乙基黃之檢驗方法,已以「Detection by coupled LC-photodiode array detection and high-resolution Orbitrap MS of dimethyl and diethyl yellow dyes used illegally in processed soymilk curd」為題於國際期刊(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 Part A)刊登,並受國際公定分析化學家協會(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 Communities International, AOAC International)邀請, 9月底於美國舉辦之年會中口頭發表,與各國經驗分享。此外,有關食用油品中銅葉綠素之檢驗研究,亦以「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u-chlorophyll adulteration of edible oils」為題,於今年5月刊登於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 Part B,顯示食藥署檢驗方法之研創能力獲得國際高度認同。
在添加物檢驗上,今年度另開發了「海參中醋酸之檢驗方法」,以科學方法協助確認海參使用工業級冰醋酸之非法事證;擴大著色劑檢驗品項至43項,協助邊境把關進口糖果食品。並以該分析方法快速釐清「泰國榴槤染黃」疑慮,確認黃色物質來自天然薑黃抽出物(curcuminoids)。
應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落實食品業者應實施自主管理及相關檢驗由各級主管機關或委任、委託經認可之相關機關(構)、法人或團體辦理所需,食藥署於103年度積極辦理食品添加物檢驗方法之公開,計公開食品中准用食品添加物238項及非法添加物4項之檢驗方法供各界參考,使具限量標準添加物品項之檢驗可涵蓋率已達88%。
食藥署秉持科學論證基礎,持續以科技實力與國際對話,為國爭光,同時戮力於國人飲食安全及品質把關之工作,積極研發各式檢驗方法,以積極擴大檢驗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