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新增9個國際安全社區 台灣事故傷害防制獲肯定
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瑞典成立社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WHO CCCSP,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on Community Safety Promotion)以社區為單位,在全球推動安全促進工作,以降低各種事故傷害的發生。到目前為止,共有222個通過該中心評鑑,獲認證為國際安全社區。
台灣在8年前(民國91年),由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發起,以落實社區安全為目標,藉加入WHO CCCSP國際安全社區網絡為推動的力量,開始逐步推廣安全社區計畫。當時選定四個不同類型社區,包括:人口與商業快速成長的台北市內湖區為都會型社區、台灣高接梨產業發達的台中縣東勢鎮為農村型社區、觀光產業迅速發展的嘉義縣阿里山鄉為山地型社區及海岸線最長以捕魚為業的花蓮縣豐濱鄉等四個社區,依照各區的特性與傷害問題,依循國際安全社區的六項準則,同步發展台灣安全社區推動模式。
台灣是國際上第一個以社區網絡模式,同時發展4種不同類型安全社區的國家,此種發展模式,迅速讓4個社區除了能夠專注於自己社區傷害防制工作外,也可以同時了解其他不同類型社區的問題與作為,相互學習、支持與合作,獲得WHO CCCSP的關注與鼓勵。民國94年,這4個社區通過評鑑、成為全球第91至94號國際安全社區;97年,新增台北中正區、花蓮壽豐鄉與台中石岡鄉等3個國際安全社區;98年再增加高雄左營區、嘉義新港鄉、台中和平鄉及宜蘭冬山鄉等4個國際安全社區。
今年通過認證的9個社區中,豐濱和內湖是再認證的社區,根據WHO CCCSP的認證辦法,通過認證的社區每5年需申請再認證,以確保社區安全促進的工作能永續推展。
這些通過認證的社區都具有一個連結公私部門、跨領域的推動組織,並依據社區內的傷害資料為基礎來推動安全促進方案。例如:金華社區在社區道路環境的積極改善,使社區內交通事故傷害案件逐漸減少;豐濱鄉民普遍使用的鐵牛車因為安全促進方案的實施,促使廠商在車輛出廠時就裝設了照明、發光的安全裝備,減少鐵牛車夜間在台11線公路上發生事故;蘇澳漁港除了漁船進出頻繁,也是遊客品嘗海鮮的熱門景點,由於沿線設置防護設施,使車輛墜海事件不再發生;頭城鎮水上活動十分熱絡,為有效增進遊客的安全,區內公私部門(包含海岸巡防署、水域業者、救難協會、消防單位、游泳會等)聯合設置水域安全防護網,來防衛水上活動的安全;內湖區透過與學校、志工和警察單位結合,持續宣導「禮讓行人」運動,區內汽機車的禮讓率明顯增加。
國民健康局委託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將於11月8日舉辦「台灣安全社區發展研討會」,地點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318演講會議廳,獲得認證的社區將在會中詳細報告計畫內容;研討會後,將於17時30分假劍潭宴會廳舉行認證典禮,由WHO CCCSP亞洲認證中心主席趙峻佖教授親自授證,歡迎各界人士共同來見證與恭賀社區努力的成果。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