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每天戶外活動 明眸又減重!
國外研究顯示:戶外活動是近視發病和惡化的保護因素,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是近視的危險因素。另,經分析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居住地都市化程度高、戶外活動情形少、假日看螢幕及補習都可能增加近視的風險。由於靜態生活型態盛行,學童缺乏運動、痴迷網絡、體重超標等,教育部近日亦宣布啟動學生每日參與體育活動時間,每週應達150分鐘以上。衛福部特與教育部共同呼籲:每天戶外活動除了可減少近距離用眼外,亦可避免肥胖與缺乏運動,對兒童有多方面的好處,既可明眸又可兼顧增強體能與?重!
幼兒園大班升小一學童近視比率大幅上升現象,小六學童有6成近視!
依據國民健康署99年學齡前兒童近視盛行率調查及台灣地區6-18歲屈光狀況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99年幼兒園中班及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分別為4.6%、7.1%;國小一年級及國小六年級近視盛行率為17.9%、62%(附件1),顯示幼兒園大班升國小一年級學童之近視比率有快速大幅上升現象。據臨床觀察,兒童太早近視,容易變成高度近視;台灣兒童近視問題嚴重,越早近視,度數增加越快,變成高度近視(>600度)機會變大,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裂孔、黃斑出血及黃斑退化,可能導致失明。
每4個兒童就有1個過重或肥胖,未來將成慢性病潛在病患
另,依據衛福部10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國小、國中學生過重及肥胖比率分別為28.6%、27.9%(附件2)。此外,根據教育部資料,每4個兒童就有1個屬於過重或肥胖(定義如附件3)。研究資料顯示:肥胖兒童有二分之一的機率變成肥胖成人,而肥胖青少年變成肥胖成人的機率更高,達三分之二,未來都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潛在病患;兒童過重及肥胖的問題,提早成為慢性病候選人。
戶外活動少、假日看螢幕及補習均會增加近視風險
經分析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經醫師告知有近視」者,其可能造成近視的相關因子,在控制性別、年齡等影響因素下,發現:居住地都市化程度高、戶外活動情形少、假日看螢幕及補習都可能增加近視的風險。其中,居住於「區」,屬於都市化程度較高地區的近視情形(近視百分比39.6%),相較居住於「鄉」者(近視百分比29.8%),有1.37倍的近視風險。另外,在戶外活動方面,一週僅1~2次戶外活動或更少的兒童,相較於天天有戶外活動的兒童,則有1.5倍多的近視風險,並達統計顯著(0.0051),而且戶外活動次數愈少,近視的風險愈高。另,該分析也發現,有近視兒童在假日看電視及打電腦、上網或打電動的平均時間291.9分鐘,也較無近視兒童的平均時間(255.8分鐘)長,亦達統計上顯著差異(<0.0001)。而且,不論在假日或非假日,近視兒童的補習時間(非假日平均為303.9分鐘,假日平均為46.3分鐘),均比無近視兒童的補習時間還要長(非假日平均為152.5分鐘,假日平均為18.9分鐘)(附件4)
衛福部及教育部共同宣達:增加戶外活動好處多多,護眼明眸又減重!
近視成因各界尚深入研究中,近年實證研究亦發現,戶外活動是近視發生和惡化的保護因素,每天戶外活動超過2-3小時,可能減緩兒童近視的發生和惡化。其保護作用可能來自於陽光下可能會(一)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二)戶外遠距離視野亦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此外,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是近視的危險因素;因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亦建議2歲以下幼兒避免觀看螢幕,而大於2歲之幼兒每日也不要超過1-2小時。
另有研究顯示,充足的身體活動對於身心健康好處,包括(一)運動可增加腦力,增加注意力及學習動機,提升學習力。(二)促進腦內啡的分泌,幫助維持好情緒!(三)適量的身體活動可降低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也能減少髖關節或脊椎骨折的風險;(四)幫助體重控制、保持活力;每天運動15分鐘更可延長壽命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亦建議5歲至17歲兒童與青少年,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1小時)中等費力至費力身體活動。
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表示:戶外活動及充足的身體活動對於身體及心理健康的好處多多!為避免孩子宅在家中看電視、玩電腦黏著螢幕等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行為,影響孩童的視力,甚而加深近視度數及因缺乏運動影響體能與導致過重或肥胖的情形,爰與教育部透過此次記者會再次呼籲大眾:每天戶外活動至少2-3小時,避免黏著螢幕。5歲至17歲兒童與青少年,每天至少進行1小時的中等費力至費力身體活動,可以減少兒童近視的發生和惡化,也能提升體能、學習力及減少肥胖!!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