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103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運動可提昇健康、防百病、減緩老化,減少長照費用。運動也可改造大腦,增加工作效率,樂觀進取、提高創意,增加生產力,進而提升經濟。現代醫學更發現運動可治百病,很多病的預期後果與病前有否運動息息相關。很可惜多數人不知道平日運動可防百病,缺乏運動而不自知。其實運動很簡單,國衛院的新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刻意的健走,從15分鐘開始,持之以恆,就可延年益壽。
健康就是財富,有健康身體才能創造更大的財富,社會財富有貧富不均的現象,然而運動是公平的,有錢人與窮人經運動得到的健康相同。只要肯運動,獲得健康就是獲得財富。反之,不運動可能會增加約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風險。
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每周5次每天30分鐘,國民健康署鼓勵生活化身體活動,讓民眾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利用生活中的空檔,每次持續10分鐘運動即可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量可分段累積,例如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像是陪小孩走路上下學15分鐘、上班/家中做健康操15分鐘、或健走通勤10分鐘、騎自行車購物10分鐘、仰臥起坐與伏牆挺身10分鐘等,效果與一次做完30分鐘相同。
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彙整最近發表的國內外期刊內容,以淺顯圖文製作揭露成功運動的妙方─「新版運動指引 」,該指引獲多位知名專家學者支持,內容鼓勵國人運動,其實運動很簡單,建議可以從每天運動15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

全民運動如何能提昇經濟?能提昇多少經濟?
一、節省健保資源,臺灣人喜歡看病吃藥,但是多看病並沒有比較健康、吃比較少藥。而多運動,可減少看病、吃藥、住院、洗腎等,省下大量健保資源。
二、延緩人口老化、延年益壽、賺健康,因為運動可提昇健康,能減少糖尿病、心臟病、癌症風險,還能治療憂鬱症、避免老年癡呆,間接減少長期照護需求,然而健康是無價的,運動可賺到的健康豈只值數千億?
三、運動可改造大腦,提高工作效率、生產力,運動激發創意,產生又新又有用的點子,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結果,增加國民生產毛額,全民運動是提昇生產力的關鍵之一。
四、運動可減少菸害,運動可提昇戒菸成功率,減少吸菸人數,吸菸者也減少菸量,共同減少買菸花費,還可提昇吸菸者健康,減少健保支出。
五、由養成運動家的風範 (Sportsmanship),培養有素質的好公民,藉全民運動暸解運動家風範,比賽是與對手競爭而非裁判,努力團結提升競爭力、培養遠見眼光、懂揖讓進退,禮尚往來,提升公民素質。

如何落實推廣全民運動?
邱淑媞署長表示,為增進國民健康,國民健康署全力推廣全民運動、宣導「運動就贏」的觀念,多運動,賺健康。運動除了生理上的好處,還能使心理快樂、提昇社交。因此,
一、成年人每天應最少15分鐘的健走,最好能達30分鐘,塑造全民運動文化。人人都動起來,全面宣導運動的好處及不運動的壞處。
二、青少年則多上體育課,可助提高學業成績,體育課不足部分,可於校外活動或休閒增加身體活動量。體育課好好上,還能使學業成績變好。
三、醫事人員者更應該要開始運動,才能以身作則,告訴病人如何運動。

鼓勵醫事人員運動從自身做起,支持成立「臺灣醫事人員促進運動聯盟」
為鼓勵醫事人員運動從自身做起,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研究員發起籌備成立「臺灣醫事人員促進運動聯盟」,強調醫事人員是照護病患的第一線,若醫事人員能自身開始運動,最具專業說服力,更能教導、鼓勵民眾或病患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倡議「醫事人員一句話抵萬金、可救人一命」。國民健康署亦支持醫事人員能以身作則,把握接觸民眾、病患的機會,說明運動益處及呼籲無運動習慣者可從每天健走15分鐘開始。因為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腦啡(Endorphin)」,使心情愉快,並能提昇專注力及記憶力,緩解工作疲累的壓力,增加工作效率並增進睡眠品質,只要循序漸進,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能使體力變好,調適焦慮及壓力並增強免疫力。國民健康署亦結合職場、學校、醫院推動健康體能,鼓勵鄉鎮市區營造運動支持性環境,包括健走步道、腳踏車道、改善既有步道的軟硬體設施、開放學校運動空間,並提供熱量標示、宣導語等,建置一個時時可運動、處處能運動、人人都運動的環境。
民眾如有生活化身體活動相關疑問,可撥打國民健康署提供健康體重管理諮詢服務免付費專線服務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也可利用網路電話撥入功能,向客服人員諮詢(網址:http://210.59.250.202/HPA_WebCall/),每週星期一至星期六(春節期間亦同),上午9點至晚上9點,有專人提供洽詢服務,即使在服務時間以外來電,亦可透過語音留下您的疑問,專業人員將主動致電回復解答。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