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102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指揮中心表示,農委會籌辦「國內狂犬病防疫措施座談會」,於本(26)日邀請國內醫界、獸醫界、流行病學、野生動物、動物保護團體、獸醫師公會及醫護團體等各界代表,以及各縣市動物防疫機關共同出席,就動物狂犬病疫情現況及防疫政策等五大重要議題,充分溝通,凝聚共識,俾利後續防疫措施的推動。

與會各界討論及建議踴躍,並達成具體共識
指揮中心說明,座談會於下午五時許圓滿順利落幕,經與會各界熱烈參與討論後,提供相當豐富的建議,具體達成之共識及結論如下:
一、 動物狂犬病疫情現況及防疫策略:現階段狂犬病防疫除強化衛教宣導,最重要的是犬貓全面施打狂犬病疫苗,提升疫苗覆蓋率,尤其針對鼬獾分佈之高風險山區,由各動物防疫機關設站免費為民眾犬貓、原住民獵犬及校園犬貓注射狂犬病疫苗,以將疫情圍堵於山區。另外鼬獾狂犬病毒動物實驗方面,由於鼬獾狂犬病感染狗之潛伏期、症狀、發病時唾液排毒情形及病毒含量等基本資料尚待釐清,據以評估該病毒對狗感染及傳播之風險,作為防疫措施調整之參據。由於細胞試驗並無法完全取代動物實驗,進行動物試驗時試驗設計將充分遵守3R(減量、替代、精緻化)原則,並提交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討論認同,並適時對外說明。流浪動物管理及收容部分,在防疫優先前提下,第一時間施打疫苗,結合志工力量,加強民眾對狂犬病的認知及強化飼主的責任,減少流浪動物產生。
二、 錢鼠於狂犬病傳播上所扮演之角色:依目前監測100例錢鼠結果,僅1例確診狂犬病,國內錢鼠狂犬病感染案例應為意外感染的動物,依據國外研究此類動物體型小(約60公克)在感染後即快速死亡,且並未從任何感染錢鼠之唾液中分離出狂犬病病毒,因此錢鼠及嚙齒類動物在狂犬病傳播上之角色並不顯著。
三、 野生動物狂犬病傳播模式分析:以地理資訊系統(GIS)將鼬獾所在地點與檢測結果以村里為界,針對鼬獾族群分佈、密度、習性、狂犬病盛行率及是否跨物種傳播等進行研究調查,作為防疫策略調整之參據,包括確診案例地區、原住民山地鄉及鼬獾出沒區疫苗施打,以期將疫情圍堵於山區。此分析模式未來也可運用於口服疫苗投放地點及風險評估,並作為防疫策略調整之參據。
四、 口服狂犬病疫苗使用之評估分析:應結合野生動物主動監測計畫,針對口服疫苗對鼬獾之適口性、劑型大小、安全及效力、對其他動物及人之安全性、口服疫苗投與數量、區域、時機、投與後成效追蹤評估方式及對環境生態影響等進行研究分析,作為國內野生動物使用口服疫苗決策之參據。口服疫苗主要藉由動物在口中咬破後刺激扁桃腺,產生免疫反應,若直接吞下或對餌料無興趣則再有效之疫苗均無效,故目前首要工作應研發鼬獾具吸引力及適當大小之餌料。

與會各界之建議與座談會結論,將作為狂犬病防疫策略調整之參據
  指揮中心指出,本日座談會圓滿結束,與會各界熱烈討論並提供建議,各項結論將歸納整理做為防疫措施檢討及修正之參據,並依共識持續全面加強衛教宣導、全面推動犬貓狂犬病預防注射及流浪動物收容管理並施打疫苗,以避免狂犬病在人畜間傳播,另積極推動野生動物主動監測並密切掌握有無跨物種傳播之風險,以及規劃進行野生動物使用口服疫苗可行性之評估,以適時調整防疫策略,建構完整防疫體系。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