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102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臺灣「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躍登國際
國民健康署結合臺北醫學大學實證研究中心以及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等,將國內「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翻譯成英文版,並投稿至美國國家臨床指引交換中心(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在持續的努力下,在今(102)年7月15日(美國時間)正式獲得刊載,成為國內第一個獲NGC收載登錄之臨床指引。
NGC 是由美國衛生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轄下醫療照護研究及品質署(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設立的實證指引交換中心,目的在提供全球醫療照護相關人員完整且可信賴的臨床指引資訊,並進而加速臨床指引的應用。NGC是國際上目前收錄最多臨床指引的網站,共已收錄將近2000個世界各國發展的臨床指引。

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口,二成以上遭受骨質疏鬆的威脅
國民健康署98年針對20,927名15歲以上國人所做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有7.6%自述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男、女比率分別為4.6%、10.5%,女性明顯高於男性,並隨著年齡而增加。前述調查結果亦發現,在骨質高峰期(30歲以前)的骨質疏鬆情形,男、女均低於1%;但30歲以後骨質逐漸減少,到了50歲以後骨質流失更形嚴重;65歲以上老人,超過20%以上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比率亦高達20%~35%(表1)。
骨質疏鬆症患者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會造成骨折,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也顯示,自述為骨質疏鬆症患者的50歲以上民眾,過去一年跌倒次數平均都在2次以上(表2),在骨鬆和跌倒的加成效應下,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住院、失能等不良預後,不僅增加整體醫療耗費與社會公共健康照護體系之負擔,骨折的老人長期臥床的結果經常併發感染而造成死亡。

體位不正常者,易發生骨質疏鬆問題
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也顯示,相較於正常體位(BMI)的民眾,體位不正常民眾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尤其是BMI小於18.5的50歲以上中老年人,將近每4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表3),因為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故體位過低較容易有骨質疏鬆與骨折風險。國民健康署特別建議民眾,維持理想體重,不但可以減少骨質疏鬆問題,同時也可以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民眾當發現體位[BMI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2] 不正常時,就要多加注意了!

高鈣、頂天(日曬)、立地(負重運動) 儲存「骨本」三大要訣
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從年輕就要儲存「骨本」,她指出,存骨本三大要訣是:高鈣、頂天(日曬)、立地(負重運動)。邱淑媞說,從小要養成高鈣飲食習慣,包括:喝牛奶、吃起司、黑芝麻、小魚、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等(高鈣食物建議表如附件1);要適度曬太陽,讓身體增加維他命D的製造;並多多從事負重運動,強化骨骼,例如:健走、慢跑、跳繩、伏地挺身、舉啞鈴(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的罐頭或砂包代替,但必須是握得牢的)等。

邱淑媞署長進一步指出,目前國民健康署推動的上班族健康操 ,設計的內容裏就有許多抗鬆防跌的動作,如蹲伸屈肘(膝蓋微微蹲伸,上臂盡量貼著身體做出舉重的重複動作,亦可手持適當重物如啞鈴)、踏步擺臂(原地踏步,雙手做跑步擺臂動作)、踏步屈肘(抬膝踏步使大小腿的角度成90度,手肘貼身做舉重動作,踏步與屈肘的頻率一致)、跑步屈肘(雙腳做原地跑步動作,屈肘的頻率也較踏步屈肘來得快一些)、10秒加速跑步運動(先深呼吸後一口氣做出原地跑步的快速動作,持續10秒鐘)、扶牆挺身(面向固定物,約一隻手臂的距離,雙手平舉抵住固定物,手肘彎曲後伸直)等。只要在每天上午、下午各做15分鐘健康操,就能達到健康署建議呼籲民眾每週至少運動5天,每次至少達30分鐘(每天可抽空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每週累積運動量至少達150分鐘之運動建議。

至於已罹患骨質疏鬆的民眾,仍需養成正確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但運動計畫及強度應與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討論,不宜勉強進行,以免發生骨折。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應提高警覺,慎防跌倒,以降低骨折發生的機會。如果您需要更多的骨質健康與骨質疏鬆症之保健相關資料,國民健康署網站(www.hpa.gov.tw)、健康99衛生教育網(http://health99.hpa.gov.tw)均有豐富的教材可供您參考及使用。

同時,國民健康署也提供新改版印製的中文版「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給全國保健醫療工作人員有關骨質疏鬆症之預防、診斷及治療的參考,歡迎各縣市衛生局所、醫療院所索取。此外,為了讓保健醫療工作人員能更多元廣泛的使用,在國民健康署網站(www.hpa.gov.tw)亦有提供電子檔案,歡迎踴躍下載參考。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