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102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教育部提醒全國中小學勿以含糖飲料作獎勵品,國民健康署公開支持老師及家長以身作則,將健康置入生活中,讓學童習慣成自然,這就是教育!
依據國民健康署100年進行臺灣兒童口腔及衛生狀況調查顯示,兒童齲齒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5歲齲齒率高達79.3%。另依據教育部100年「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5.4%,男性學童過重及肥胖比例為29.1%,女性學童為21.4%,而2012年國小生及2010年國中生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國小、國中學生禁食血糖過高(空腹8小時)比率分別為27.1%、26.2%;患高血壓比率分別為2.4%、3.9%;而血脂過高比率分別為18.7%、12.0%。國民健康署表示,兒童健康是個人快樂成長的根本、國家永續發展的基石,值得共同維護!
老師家長如以含糖飲料或糖果獎勵兒童,讓兒童將糖果及「歡樂」與「鼓勵」形成聯結,等於是對有害孩子的行為,形成正向制約聯結。然而,孩子尚無獨立判斷的能力,無從理解原來這些獎賞或歡樂竟然是有害其健康,糖攝取過量不僅會造成肥胖、代謝異常與齲齒,亦會刺激胰島素快速分泌,造成血糖與情緒不穩,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2012年2月份Nature期刊刊登「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文獻:糖與酒精同具不可避免性(unavoidability)、毒性(toxicity)、成癮可能性(potential to abuse)、對社會之負面性(negative impact on society)等4項特性。該文章亦指出攝取糖會誘導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非傳染病,並加速身體老化。果糖對於肝臟的毒性反應和酒精類似,如引起肝功能不良、胰臟炎等。另外糖與癌症、認知能力降低也有關;糖也會影響體內荷爾蒙,降低飽足感及進食後的歡愉感,使人吃進更多食物,導致肥胖等健康問題。
肥胖兒童有二分之ㄧ的機率變成肥胖成人,未來都是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骨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潛在病患。國民健康署自91年起與教育部共同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並以健康體位為重要推動議題,更於今年共同主辦「小學生喝開水創意小撇步圖文競賽活動」,希望藉由小學生之創意鼓勵學童及一般民眾多喝白開水,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落實健康生活型態。
解決兒童肥胖問題的答案不在孩子,而是在大人及教育上,國民健康署提醒影響孩子最大的父母親及教育單位,先強化自身的健康認知與態度,進而提供孩童健康的成長環境,在日常生活中讓健康的生活習慣成自然。帶小朋友去大自然、博物館或以文具,圖畫書本等做為獎勵孩童的方式,別拿不健康食物當獎賞或慶祝,避免購買糖果、甜食或速食作為慶生或獎賞。並力行健康採購,教導孩童選擇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物,例如新鮮蔬果、鮮奶、糙米飯等,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等高油、高鹽、高熱量,卻容易造成過重或肥胖的食品,讓孩童從知能到習慣能從小就能建立。
學童的肥胖防治及健康促進,家長及學校及致胖環境的改善是缺一不可,國民健康署推動的健康體重管理計畫,非常歡迎學校教職員工及家長共同參加,並希望家長及學校以身作則,提供全人教育及健康、友善的學習環境,養成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另外政府積極推動健康產業,各部會共同努力,環環相扣之下,才能有效遏止我國兒童及成人肥胖率的上升。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