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及青少年是人生重要關鍵時期,影響成年期的健康和發展深遠,而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更關係到未來國家競爭力。為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奠定良好基礎,國民健康署將於7月25日和8月1日辦理健康政策論壇。衛生福利部薛瑞元次長表示,這一系列的兒童及青少年健康論壇活動,匯聚教育部等相關部會,並跨醫學、社會福利、公共衛生等學門領域專家及民間團體,共同針對衛生福利部相關司署近年辦理之重要兒童健康相關調查及研究結果數據進行討論,共同提出具實證基礎的政策建言與行動策略,並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及瞭解家庭及校園環境,對兒童及青少年各階段發展的重要影響。
論壇議題豐富,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福祉全都顧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這項「國家的未來-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數據與政策論壇」,將於7月25日(三)及8月1日(三)舉辦一系列共4場次的活動,討論議題涵蓋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及青少年之「兒童健康與照護」,包括兒童及青少年「視力與肥胖」問題,以及「事故傷害與健康行為」以及「菸品與物質使用」等。
7月25日第1和第2場論壇,首先針對學齡前兒童健康與醫療照護、社會心理發展、家庭環境與兒童照顧等現況,以及兒童青少年常有視力、肥胖問題,其相關影響因素、飲食行為對青少年過重及肥胖影響,與政府在保健政策介入成效等議題進行討論。
接續在8月1日上場的第3場論壇,主要是解析兒童、青少年事故傷害現況與趨勢,並說明國、高中階段青少年健康行為發展、影響因素,以及共同來關心青少年校園霸凌現況、受霸凌學生復原力與憂鬱情形等。8月1日下午的第4場論壇,則是探討無菸新世代的菸品與電子煙使用現況、媒體菸品資訊及政府介入措施,並由食品藥物管理署就青少年物質使用現況ㄧ同討論。
學齡前兒童健不健康?21世紀的臺灣兒童,大多數健康狀況及發展良好
依國民健康署「臺灣出生世代研究」,從兒童的照顧者評量兒童健康及醫療服務利用情形來看,大多數兒童的健康狀況良好,有6成7學齡前兒童屬正常體位,7成以上的照顧者自評兒童健康狀況很好或好,有9成以上兒童已完成各階段疫苗施打。另外,在學齡前兒童發展,依發展由易至難的原則,8成以上的兒童均可達到重要發展階段的里程碑;另進一步分析顯示,母親適齡生育、足月足重出生的兒童,發展能力普遍較好。
異國聯姻家庭兒童一樣頭好壯壯嗎?健康行為及家庭照顧品質呢?
異國聯姻的家庭兒童的健康與發展能力,有比較不好嗎?答案是沒有!無論是從兒童常見疾病發生率、照顧者評量健康及醫療服務利用情形等健康方面,或是粗動作、精細動作及身邊處理或社會發展能力的發展程度,均未與本國籍母親所生子女有差異,甚至部分項目表現較佳。但從兒童飲食習慣和看電視行為來看,兒童36個月大時固定三餐的用餐比率以本國籍母親的子女(56.1%)最高,其次為大陸(含港澳)籍的子女(51.1%),東南亞國籍的子女最少(44.2%);再觀察兒童36個月或66個月大時之情形,每天/幾乎每天吃蔬果的比率,亦均以東南亞國籍母親的子女明顯較低,另東南亞國籍母親會限制子女看電視時間的比率也僅約本國籍或大陸(含港澳)籍的一半,因此,建議加強注意或培養兒童健康行為及對兒童的認知刺激及情緒支持。
肥胖盛行率隨兒童年齡增加?健康飲食有影響嗎?
依國民健康署「臺灣出生世代研究」,臺灣兒童體位異常的比率隨著年齡增加,其中肥胖盛行率從嬰幼兒期(6個月11.2%,1歲半11.4%)至進入學齡前期(3歲15.1%,5歲半14.0%)有增加的趨勢,其中以男孩增加最為明顯。而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分析顯示,國小及國中的肥胖盛行率,分別為國小男童18.3%,女童9.2%,國中男生14.5%,國中女生20.4%,至高中則趨緩(男生13.2%,女生13.1%)。另依據國民健康署「青少年世代健康行為長期追蹤研究計畫」顯示,青少年喝白開水或查看營養標示的頻率愈高,較不易形成過重或肥胖;而吃高油脂食物天數變多、或情緒飲食頻率愈高(不論是吃東西舒壓、或藉吃鼓勵自己),較容易形成過重或肥胖。國民健康署提醒,維持正常的健康體位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三管齊下,並呼籲家長跟學校齊力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想要進一步瞭解及參與兒童及青少年健康與福祉行動策略討論嗎?歡迎您共同參與這一系列的論壇活動,共同來關心國家的未來!
相關檔案
- 新聞稿附件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