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107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自體免疫疾病是我國十大重大傷病第三名。它是一種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例如全身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和乾癬性關節炎等,患者飽受病痛,必須終生治療與用藥,也是醫界長久以來的挑戰。

IL-17A細胞激素過度表現已知是造成許多自體免疫發炎的元凶,因此是目前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熱門標靶,但是其產生機制仍是未解之謎。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譚澤華特聘研究員兼主任與莊懷佳助研究員團隊,經歷七年探索,透過小鼠實驗成功解開IL-17A細胞激素產生的關鍵機制,將有助於開發新型醫療策略。

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表示,目前國際上研發的IL-17A抑制劑,多屬於大分子蛋白抗體類的生物製劑,目的在抑制細胞外過量的IL-17A,然而抗體藥發展成本較高。此研究發現產生IL-17A細胞激素的關鍵機制,更精準鎖定IL-17A上游細胞內專一性關鍵開關的因子,直接從源頭關掉使IL-17A無法產生,具有潛力用以開發成本較低的小分子標靶藥物,是一個嶄新的醫療策略。研究於今年九月發表於Science雜誌系列期刊《科學尖端》(Science Advances)。

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與莊懷佳助研究員團隊,在2011年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酵素蛋白激酶GLK是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關鍵。它的過度表現會誘發下游一連串反應,刺激T淋巴細胞發生發炎反應。研究團隊創建基因轉殖小鼠模型,模擬病患體內T淋巴細胞中GLK蛋白激酶大量表現的狀態。結果發現此基因轉殖小鼠自發性的產生自體免疫疾病,許多器官如內臟,眼睛與關節均發生病變。進一步分析小鼠血清當中多種發炎細胞激素,發現自體免疫疾病治病細胞激素IL-17A含量特別增加。

團隊歷經七年探究,成功運用小鼠實驗揭開IL-17A過度表現的作用機制,發現GLK酵素蛋白激酶過量表現會誘發一個「AhR-RORgt蛋白質複合體」,接續誘發IL-17A細胞激素,造成IL-17A細胞激素上升。此系列反應是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關鍵。更重要的是,此蛋白質複合體是專一性的調控IL-17A,也就是說,阻斷這個蛋白質複合體,僅影響IL-17A,不會影響其他細胞激素的作用,也因此不會影響其他體內所必需的生化反應,造成可能的副作用。因此「AhR-RORgt蛋白質複合體」具有潛力作為自體免疫疾病的標靶分子,用來開發新型醫療策略。

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表示,這項研究發現深具臨床應用的價值,目前已送出美國暫時專利申請,未來將持續研發並尋求與國內外機構的藥物研發產學合作,期望為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提供具潛力的治療新方向。

本研究論文全文: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4/9/eaat5401

相關檔案

  1. 機制圖檔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