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110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73歲的陳爺爺以務農維生,某次因車禍住院手術,術後因下肢無力臥床,家屬也擔心他下床不便,要陳爺爺多休息,結果半年下來日常生活功能持續衰退,家屬因無力照顧,只能送到護理之家。反觀78歲的張爺爺,因意識混亂被家人送至急診就醫,在進行相關檢查與臨床處置後,透過醫院整合專業照護團隊,由復健師擬定活動計畫,在家屬的配合下住院期間即開始漸進性的訓練肌力與活動安排,出院後在醫院與衛生局協助下,安排轉介參加住家附近據點活動,除了整體生活功能與體力改善,張爺爺也比過去開朗許多,更願意與他人互動。

正視超高齡社會衝擊  醫院超前部署推動延緩失能照護模式 
      依據國發會資料,我國65歲以上人口目前約378萬,占總人口16%,已邁入「高齡社會」,推估預計114年更進一步成為「超高齡社會」(20%)。108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資料顯示,醫療費用以65歲以上占比38.4%為最高,亦是急診就診人數與住院件數占比最高的年齡族群。國民健康署104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六成合併有2種以上之慢性病,可能有多科別就醫的情形,容易忽略了疾病以外的衰弱狀態,若未能及早介入,將導致後續失能風險增加,影響生活品質,亦增加家屬的負擔。

      國民健康署108年10月起在全國各層級醫院推動以「延緩失能」為導向的長者急性期照護模式(Acute Care for Elders,ACE),整合性評估長者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用藥、憂鬱及排泄功能等面向,提供跨專業團隊之照護服務,引導醫院在急性期即提供病人妥適之照護。有別於生病要「臥床休養」的傳統照顧觀念,醫療團隊評估有需求之住院長者,擬訂個別性的照護計畫,及早安排活動、營養改善,檢視多重用藥情形等介入措施,減少因疾病住院期間內之功能下降,及後續之失能及跌倒風險。疫情期間也透過視訊與社群軟體,持續帶領長者一起運動、傳遞關懷送暖,讓8,000多名就醫與住院長者因此受惠,除了改善衰弱狀態與身體活動功能,長者的情緒(憂鬱)、營養狀態與跌倒風險亦獲得改善。

強化醫院與社區連結 陪伴長者走過無礙生活
      醫者父母心」,病人的進步與恢復健康是醫療人員最大的欣慰與成就感,醫院透過改善高齡友善設備、動線與流程,提供長者貼心的服務,也讓醫院各層級人員更能感受長者特有的照護需求與重要性。今(110年)國民健康署已將此照護模式擴大至52家醫院辦理,協助醫院病患與社區資源連結,提供長者健康促進服務(如:肌力訓練、營養評估),獲得連續性照護,維持身心功能,進而延緩失能發生。

相關檔案

  1. 110年ACE名單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