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113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由於人口老化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導致癌症發生人數逐年增加,隨著全球醫療科技的進步與國家癌症防治政策的落實,已顯著提升罹癌者的存活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全國罹癌者5年存活率從民國94-98年的50.2%,提升到民國106-110年的62.1%,存活率的提升,也意謂著癌友們與癌症共存時間延長了。如何讓癌友面對治療過程、經濟負擔、繼續治療、適應日常生活的改變與重回職場的調適等,都是癌友持續抗癌的動力與關鍵因素。

抗癌之路  家庭與社會支持是關鍵

  罹患癌症所需面對的身、心、靈與經濟上的衝擊,往往是癌友無法獨自承受的壓力,尤其是初次罹癌1年內之癌友,往往需面臨個人身心重大轉變,其家庭受到之影響更為深遠。為適時提供癌友及其家庭的協助,國民健康署113年補助7家醫院發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以醫療機構為中心,連結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模式,發揮關懷的量能,積極協助癌友回歸社區,目前先以罹癌1年內之個案家庭為收案目標,由心理師、社工、相關醫療人員及個案管理師等組成醫療團隊,發展為以病人家庭為中心的支持模式。

以家庭為中心  全方位協助癌友

今年補助7家試辦醫院,各自依照醫院特性發展不同的照護模式,有的醫院開設癌友家人之支持性團體,於團體互動中,若心理師評估家人有個別需要,再提供個別化諮商或相關照護,另針對初次罹癌及正在接受化療階段常見的問題、壓力及情緒反應為主軸,設計相關團體主題以進行討論,於團體中提供情緒支持與壓力紓解,由專業人員或家屬間彼此分享正確或相關照護經驗,增進癌友或家人對疾病及照護的認知,降低焦慮感受。期望藉由不同的照護模式提供癌友或家人的自我照顧教育與經驗分享,協助家庭內的溝通,以減少誤解和衝突,促進癌友家人共同應對抗癌過程。另外,有些醫院則由評估家庭功能做起,再針對不同功能類型的家庭,結合與醫院合作的民間團體,給予協助或資源連結,以協助癌友透過社區資源整合,在進行治療中穩定家庭狀況,使癌症家庭健康識能增進、促進全家共同抗癌的能力。

為讓癌友無距離的觸及所需資源,國民健康署結合癌症希望基金會,透過「台灣癌症資源網」提供「顧身體」、「找資源」、「顧心靈」、「放輕鬆」、「挺家屬」、「保權益」之6大生活需求資訊,迄今已累積80,047次點擊使用次數,增進相關資源的可近性,有效的拉近癌友與各項資源間的距離。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罹患癌症不是只有個人的問題,家人也會受到影響,期望透過試辦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於治療癌症的同時,並接受醫療團隊提供癌友的心理需求及強化家庭的支持,讓癌友無後顧之憂的安心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身心,重回職場與社會重新接軌。

 

註:113年補助7家醫院名單及試辦癌別如下:以北中南區域排列

  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馬偕紀念醫院(乳癌、頭頸部癌、大腸癌、婦癌、肺癌)。
  2. 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頭頸癌)。
  3. 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頭頸癌、肺癌、乳癌)。
  4. 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頭頸癌)。
  5.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頭頸癌、乳癌)。
  6.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癌症)。
  7. 高雄榮民總醫院(頭頸癌、乳癌、婦癌)。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