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適用0到6歲(未滿7歲)兒童,在這年齡區間是發展的重要階段,尤其3歲前是關鍵黃金療育期,為落實賴總統健康台灣醫療政策之「全面優化兒少醫療照護」,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上任後,極力推動提升兒童健康照護,自113年7月1日起,全面針對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透過接受標準化篩檢工具訓練的醫師,讓有需要的孩子,能在健康照護與家庭呵護下長大。為了讓家長充分掌握孩子0-6歲的「黃金關鍵期」,國民健康署與臺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及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協調管理中心,共同呼籲「早篩早發現 掌握療育契機」,透過跨專業及跨單位間合作,共同倡議兒童發展篩檢的重要性。
透過標準化篩檢工具 進行兒童發展監測、篩檢與評估3道關卡
依據美國疾病管制署建議,要掌握兒童發展與及早發現異常,需醫護人員及家長通力合作,完成兒童發展監測、篩檢與評估這3道關卡。兒童發展的「監測」部分,家長們運用兒童健康手冊的家長紀錄事項,觀察且紀錄兒童發展情形;「篩檢」部分,由專業醫師提供篩檢,如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問題,則透過衛教、追蹤或轉介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或地方政府的評估醫院,進行「評估」與診斷。此外,為強化「篩檢」部分,國民健康署參考美國疾病管制署及國內專家建議,建立本土兒童發展篩檢模式,並研製臨床醫師使用之標準化篩檢工具,在兒童發展關鍵年齡,加碼提供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由接受過標準化篩檢工具訓練的兒科、家醫科專科醫師或幼兒專責醫師,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四大面向進行篩檢。
馬偕紀念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陳慧如主任分享一位實際接觸過的案例,3歲的黃小弟一開始因為有情緒問題到醫院就診,經兒童發展篩檢量表檢測後,發現主要問題是動作遲緩,而非情緒障礙,而他的情緒問題來自於動作能力不足。陳主任強調,應全面進行兒童發展篩檢,才能找出真正的關鍵問題。
提升兒童醫療照護!家長別忘了攜帶寶貝的「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
為提供完善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自113年7月1日起,符合未滿7歲的兒童,家長可依篩檢服務補助時程,帶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接受服務,提醒家長或照顧者別忘了攜帶「健保卡」與「兒童健康手冊」,以下為幾個常見的問題:
寶貝何時做篩檢?
只要孩子具有健保身分,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的6個階段,分別為6至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至3歲、3至5歲、5至未滿7歲兒童,每階段各接受1次政府補助的篩檢服務,亦可配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執行。
家長們要準備什麼?
比照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家長須攜帶「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由院所提供篩檢服務。若持用舊版兒童手冊,將於首次接受兒童發展篩檢時,由提供篩檢服務的醫院、診所或衛生所,提供兒童發展篩檢就醫憑證卡(綠色紀錄卡),將此紀錄卡貼附在兒童健康手冊;若持用新版兒童手冊,則會直接裝訂於手冊內。
在哪裡可以獲得服務?
透過衛生福利部兒童醫療健康資訊整合平台之「兒童就醫地圖」查詢「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