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113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小時候胖真的不是胖嗎?研究指出,超過一半的肥胖兒童長大後仍然會是肥胖,更有7成肥胖的青少年會變成肥胖的成年人1,且增加罹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22年全球5-19歲兒童及青少年中,超過3.9億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2,已成為當前最需被重視的健康問題之一。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兒童及青少年,面對即將到來的暑假,別忘記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及原型食物、少喝含糖飲料、規律運動及減少久坐等,才能元氣滿滿、體位健康不超標。

多面向介入 從小營造健康體位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不良生活習慣是造成過重和肥胖的原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3, 7-12歲、13-15歲及16-18歲兒童及青少年之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6.7%、30.6%及28.9%3,平均約每3位兒童及青少年中就有一位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國民健康署參考WHO提出「終結兒童肥胖」報告,從媽媽懷孕開始提供產前檢查和衛教手冊等服務,並結合幼兒園、學校等跨單位資源推動飲食營養及身體活動,同時依照實證經驗,訂定「全民身體活動指引」、「肥胖防治實證指引」,讓專業人員也能參與協助推廣健康體位,建構友善環境。兒童及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資產,請參考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

善用三撇步 暑假健康不打烊

        研究顯示,學生在暑假期間生活型態會改變,包括每日久坐時間增加約5%、螢幕使用時間≥2小時者增加約6%、蔬菜及水果攝取量分別減少0.6份及1.1份、糖攝取增加約10克等4,且BMI也有上升趨勢。如何培養及維持良好生活型態,打造健康體位,輕鬆快樂的度過暑假,多加善用以下三撇步:

  • 撇步一、天然又美味,原型少加工:善用「我的餐盤」六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多選擇天然、原型、少加工食材,如全穀及未精緻雜糧、南瓜、深綠色蔬果等。
  • 撇步二、多補充水分,減糖少負擔:炎炎夏日,大家喜歡喝一杯冰涼的含糖飲料,然而含糖飲料喝越多,身體負擔越大。「白開水」是最好的水分來源,可以加入少許檸檬片等水果,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讓白開水不只是白開水,又可以增加水分的攝取量。
  • 撇步三、快樂活動,減少久坐:WHO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累積至少達到60分鐘以上中高強度身體活動5,並減少久坐時間及降低每日應少於2小時的觀看螢幕時間。有空不妨與家人、朋友相約公園打籃球、快步走或騎乘自行車;在家的時間可以觀看國民健康署製作的居家運動影片,隨時快樂動!

連結網址:

  • 「肥胖100問+」小冊: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4087
  • 我的餐盤: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3821

資料來源:

  1. Deal, B. J., Huffman, M. D., Binns, H., & Stone, N. J. (2020). Perspective: childhood obesity requires new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dvances in nutrition, 11(5), 1071-1078.
  2.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Obesity and overweight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besity-and-overweight
  3. 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3999&pid=11145
  4. Brazendale K, Beets M, Pate RR, Turner-McGrievy B, Kaczynski AT, Weaver RG, et al.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between summer vs. school obesogenicbehaviors of children: The Structured Days Hypothesis.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 2017:14(1).
  5.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Physical activity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hysical-activity

相關圖片

  • 建檔日期:
  • 更新時間: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