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醫院俗稱「病院」,傳統觀念沒事別往醫院跑,醫院是有病的人去的地方。其實,醫院裡匯集了各種醫療、健康專家,單純的看病、治病反而侷限了醫院的功能。為了讓醫院轉型成為以健康促進為主的場域,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0年發起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希望能讓這個菁英薈萃的地方,發揮健康促進的功能。台灣在民國91年起由國民健康署協助國內各級醫院開始推動,迄今15年共計輔導163家醫院通過健康促進醫院認證,成為全球最大網絡!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起先參加健康促進認證的醫院確實是配合政府政策,但是透過認證程序,醫院主管們檢視了軟硬體設備,一開始從爬樓梯消耗卡路里標示,到後來有許多醫院成立了運動中心,開設體重控制班、營養班等,員工們寓教於樂,病人也透過這些健康促進活動,大家都健康了!第一波就參加認證的臺安醫院黃暉庭院長則笑稱,有人會擔心民眾越來越健康會不會影響醫院收入,其實,我們贏得員工、病人及家屬的信任,反而建立了一種更長久的健康關係!
醫院員工肯定;醫院照顧員工足甘心
健康促進醫院認證標準中,有針對員工健康狀態及醫院提供了哪些健康促進活動,來增進員工健康等面向進行評量。許多醫院鼓勵員工三樓以下減少使用電梯,除節能外更重要的是營造員工利用走樓梯來達到運動之效。在均衡飲食部分,餐廳也會標示餐飲熱量與營養成分,有助於員工瞭解自己所攝取之熱量;甚至有些醫院,推動每週一餐蔬食運動,讓員工在工作中養成健康行為。
為了改善員工健康問題,醫院需收集並記錄員工健檢資料,建立個人健康追蹤檔案,協助有慢性病員工進行自我健康管理。榮獲去年國內健康促進醫院典範獎之台中榮總許惠恆院長分享,醫院透過風險評估量表(心血管風險量表、工作過負荷風險等)結果,發現全院高風險員工居然有31位,由副院長親自關心,並由專業醫師、護理人員對這些員工進行管理,從診療、諮詢及工作調整等等措施,獲得員工們高度肯定。
看病主動提醒篩檢,健康加值病人足滿意
約計9成的民眾每年都會到醫療院所就醫,把握民眾就醫機會,醫院會主動提醒民眾該做的癌症篩檢、成人預防保健、戒菸、戒檳榔等,很多民眾本來只是單純至醫院看病,但透過醫院主動提醒做篩檢,進而早期發現大腸息肉、早期癌症或是糖尿病等慢性病,這種以全人為照顧目標的精神,就是健康促進醫院最佳實踐。今年72歲夏媽媽5年前到醫院拿糖尿病的藥,醫師提醒她做乳房攝影,結果發現第一期乳癌,治療後她感謝醫院救命之恩,現在是醫院乳癌病友團體志工。
國際研討會分享國內健康促進醫院推動經驗
為將國內健康促進醫院推動經驗與國際分享,國民健康署與全國60多個醫院一起參加於106年4月12-14日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舉辦之第25屆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研討會,本次臺灣共250位報名出席(大會總報名有來自42個家共計550人),佔45.4%。臺灣投稿共計被錄取480篇(口頭:121篇、海報:359篇),其中口頭報告篇數較往年增加近40.7%,成為歷年最多的一次。藉由參加之醫院於會議期間報告院內推動各項健康促進與預防保健成果,如癌症篩檢、母乳哺育、肥胖防治、菸害防制、慢性病防治、高齡友善、節能減碳、員工健康管理等議題,作為其他國家未來推動之參考。此外,台灣童綜合醫院更獲得大會的全球典範醫院大獎,這個獎項連續六年都由台灣獲得,過去得獎的分別為大林慈濟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臺安醫院及聖馬爾定醫院,成功展現臺灣對國際健康促進與公共衛生領域之貢獻。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獲邀於大會開幕主場演講,分享臺灣推動健康促進醫院經驗及成功關鍵,包括台灣如何透過政府、學術與醫院三角互動來達成,更坦言包括台灣及世界各國健康促進醫院政策都面臨了轉型期。王署長強調,簡化評鑑與認證制度;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除了以員工及病人角度檢視服務流程與成效,更讓醫院不再受繁文縟節的認證條文給制約,可以發揮醫院因地制宜的特色。自今年起配合國際健康促進醫院認證條文的調整,台灣將高齡、低碳、健康識能等議題,融入健康醫院認證,創造更健康優質的工作環境,符合台灣社會需要成為名符其實的健康維護場所。未來除了醫院,更期許第一線提供民眾服務的基層診所、衛生所、長期照護機構持續加入推動健康促進醫院的行列,一起為國人健康加值。
目前全台163家院所為健康促進醫院,可至本署網站查詢(http://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329&pid=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