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日前接獲通報1起民眾疑似食用「荷葉粉蒸排骨」之外層葉而引發喉嚨痛、口腔痛等症狀之中毒案例,經食藥署以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確認該排骨之「外層葉」為姑婆芋並因食用而引發中毒。食藥署業已建立姑婆芋之分子生物鑑別檢測方法,可在最短時間內鑑定出姑婆芋物種,協助中毒者接受正確有效的治療。
「姑婆芋 (Alocasia odora)」,又稱山芋、觀音蓮、天荷等。姑婆芋植株與芋頭相似,芋頭 (Colocasia esculenta)葉面具有絨毛,葉柄與葉面相接處呈深紫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姑婆芋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葉柄與葉面相接處無紫紅色,且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兩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識,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會使誤食民眾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附表)。
食藥署表示,近年曾接獲通報民眾疑似食用姑婆芋導致食品中毒案例,101年民眾至小吃店用餐,食用後出現嘴麻、嘴腫及喉嚨痛之症狀,食材疑混有不可食用之姑婆芋。103年民眾於自家菜園採摘植物煮成芋頭飯,食用後即感到口腔麻痺、喉嚨痛等症狀,經檢驗皆為有毒不可食用之姑婆芋,另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於今年1月於臉書表示,不慎誤食姑婆芋中毒送醫。食藥署已於「防治食品中毒專區」(及「闢謠專區」宣導辨認姑婆芋與芋頭之方法。
食藥署再次呼籲餐廳業者應確認食材的正確性,並避免誤用姑婆芋葉包覆料理進行烹調,另提醒民眾勿自行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因逞一時口腹之慾,造成身體健康上無法挽回的傷害,若民眾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